11月9日,“地球之腎--濕地”生態研學課程走進青山區武東小學。主講老師李俊皞和助教老師曹承娥為學校綠芽環保社團的30名學生帶來了一場探究實踐自然課程。李老師采用理論講解和戶外觀察探究的形式,讓孩子們學習和探究了濕地的相關知識。
“大家覺得什么是濕地,濕地里面有什么?”課程開始,李老師用問題探討的形式,將孩子們引入課程主題的討論中,學生們紛紛舉手回答,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在揭曉答案前,李老師播放了科普中國出品的濕地視頻,讓學生們觀看,了解濕地的全貌。接著李老師為孩子們講述了濕地的種類及濕地的植物,并以荷花、水葫蘆、落羽杉、再力花等植物為例,詳細介紹了濕地植物的作用,從而引發孩子們思考濕地的功能及對人類的重要性。課程最后,李老師為孩子們介紹了自然筆記的制作方法和要點,并在助教老師曹老師的協助下,帶領孩子們走進學校邊的嚴西湖濕地,探究嚴西湖濕地中的植物種類,現場觀察記錄了水葫蘆,并構思了以水葫蘆為主題的自然筆記。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刻的了解濕地的保水作用,李老師準備了細沙、水苔和嚴西湖濕地的泥土,讓孩子們進行了實驗,以探究濕地土壤的功能。
嚴西湖旁的武東小學開展自然生態課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球之腎--濕地的課程通過前期的踩點和課程設計,充分將武東小學的周邊環境融入在課程之中,受到了學校師生的喜愛。本次課程旨在讓孩子們了解濕地,認識嚴西湖,培養其愛護自然,科學保護環境的意識。
李老師授課
學生們戶外觀察記錄
互動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