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踏著新學期輕盈的步伐,武漢植物園也迎來了開學后的第一期自然課堂。9月13日上午,武漢植物園自然課堂迎來了16組親子家庭,在主講老師袁俊青和助教老師曹承娥的帶領下,一起走進大自然,探索不同形態的植物莖及其功能。
課前,袁老師給小朋友們展示了染色后的芹菜和未染色的芹菜進行預熱,向大家提問“她們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們紛紛回答“染色后的芹菜葉子變紅了”,接著,老師將染色后的芹菜莖橫剖,邀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大家異口同聲:“這個里面有紅點點”,通過細心的觀察,引出了莖的疏導作用。“那么植物莖究竟長什么樣子呢?”通過老師圖片展示和老師的講解,小朋友們了解了什么是植物莖,掌握了植物莖的類別,最后大家總結出:直立在地面上生長的莖是直立莖;貼在地面上生長的莖是匍匐莖;纏繞在別的物體上生長的莖是纏繞莖;依附其他物體作為支柱才能向上攀援生長的莖是攀緣莖。接著,去戶外尋找形態各異的莖,并做好記錄。
在戶外探索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根據課堂上所學植物莖的特征尋找植物。從行政樓下來,大家快速的找到了直立莖,并在任務卡上畫上自己認識到的直立莖;走到小路上,其中一個小朋友看到了樹上爬滿了植物,判斷應該是攀緣莖,走近一看,發現在莖節處長有像貓爪一樣的不定根,并往上攀援,連忙呼叫其他的小伙伴和爸爸媽媽來觀察,做好記錄后大家都感嘆著自然界的神奇;接著又發現了綠蘿的匍匐莖,小朋友用童真的語言描述著“爸爸,你快來看看,匍匐莖上有兩個小釘子”,走近一看,原來是莖節處生長的不定根深深的扎在土里……大家通過自己的觀察,很快的找到了形態各異的莖,并在任務卡上做好了記錄。接著,進行一項游戲,讓大家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小朋友們深入的了解植物莖的作用。
游戲環節中,老師將植物根和葉的圖片分別擺放在左右兩邊,小朋友們站在中間扮演“植物莖”的角色,手握U型槽,調整好軌道,將球當成“養料”,從根部運送到葉子中去,又把葉子制造的“食物”傳送給植物的其他部分,通過游戲的形式,小朋友都明白了植物莖的作用。
本次課堂不僅建立了更親密的親子關系,還激發了小朋友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了他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在游戲環節中,也培養了他們的專注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室內講解
引導觀察纏繞莖
游戲前準備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