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9日,來自全國30省市的300名高中生、30位領隊老師以及各地廣大青少年參加了2020“云上科學營”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分營,開展了為期5天的科技與人文之旅。今年的科學營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以“云上科學營”的形式建立虛擬大學城,營員們依托“云上科學營”網絡平臺,開展云游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與名家大師面對面、參與線上科研實踐、與科學導師互動交流等活動。遨游云端、暢享科學,他們以赤誠之心擁抱科學之美,將科學的種子種在心田。
武漢植物園依托在水生植物資源、藥用植物資源和獼猴桃種質資源收集的優勢,邀請科研專家參與活動,以全景呈現、直播、錄播視頻、科學實驗、互動體驗等方式,為青少年提供線上具有植物科研特色的科技活動和科教資源。科學營一方面,展示武漢植物園的特色資源和科研優勢,彰顯科技魅力;另一方面,按照青少年的認知水平和特點,設計實踐環節,讓營員參與科技實踐,增強科技體驗。分營內容主要包括“云游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名家大師面對面”“線上科研實踐”三個環節,具有科學性與趣味性、實踐性與互動性兼備的特點。
云游植物園,感受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大家好,這里是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是國家三大核心植物園之一……”,跟隨鏡頭,蓬勃多姿的熱帶植物群像、展示獼猴桃豐富種質資源的國家獼猴桃資源圃、具有獨特韻味的中華本草、東亞最大的水生植物資源圃一一展示在營員們面前。“云游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為線上視頻,視頻通過多角度全景式地鏡頭呈現了武漢植物園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特色植物資源。武漢植物園工程師王淑慧以實操性強的示范視頻演示了植物營養繁殖的幾種方式。武漢植物園工程師潘俊峰以特色水生植物為例,展示了水生植物的環境適應性和生存智慧。
與大師面對面,了解前沿科技,感悟科研精神。從隱匿山間到譽滿全球,中國獼猴桃的產業發展史也是科研人的奮斗史。在“名家大師面對面”視頻講座環節,武漢植物園工程師張鵬以幾代科研人耕耘獼猴桃科研事業為線索講述了中國獼猴桃的崛起之路。武漢植物園三代科研人接棒傳承獼猴桃種質資源收集、創新和科技成果推廣工作,展示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科研擔當。科研工作者不畏艱難、砥礪前行、薪火相傳的科研精神讓人動容。
參與線上科研實踐,開展課題研究,體驗科研流程。“探秘城市綠化空間 共建綠色生態中國”系列課題探究為武漢植物園分營的特色活動。武漢植物園科學導師為營員們錄制了課題探究指導視頻,并為營員們寄出線下實踐課題資源包,讓營員們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研究課題,提升營員們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營員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走進所在城市的綠色空間,觀察、采樣、測量、記錄、實驗、總結,匯報,探秘城市綠化空間,解密城市綠色密碼。
“這次科學探究的真實體驗,讓我對科學研究有了更崇高的認識。”在五天的營期內,營員們認真觀看學習了各個課程,充分將利用網絡平臺,通過互動、學習、交流。
武漢植物園分營是全國唯一一個植物主題專題營,今年是武漢植物園第七次承辦植物主題專題營。活動方式從線下轉向線上與線下融合,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賦能提供了更多參與手段;活動對象由少數青少年拓展到多數社會公眾;活動時間由短變長。相比往屆植物主題分營,今年的活動和形式都實現了迭代升級。
作為面向中學生開展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之一,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是展示科技成果、傳播科技魅力的一個重要平臺。特色資源、前沿科技,科技成果的展示增強了營員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開展實驗、課題探究,科學研究的真實體驗有助于營員們形成科學思維、學會科學方法、體悟科學精神。格物致知、撥云見日,科學營展示了科學研究上下求索、窮極真理的非凡魅力,能夠激勵更多青少年從事科研事業,為我國科技創新培養后備人才。
科技講座
科技實踐
云游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