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還應與實踐相結合。因為真知從實踐中來,實踐奠定理想的基臺。這次實驗,最根本的還是實地測繪。親力親為才能夠真切的感受到蘊藏在數據中的真理。我實踐,記錄數據,流下汗水,憧憬著未來的奉獻。”
-------銅陵市第三中學 吳磊
“課題開始之后,我才體會到了實踐的艱辛。首先是20m長的卷尺突然從軸上脫落,還要忍受路人疑惑且驚奇的目光,最重要的是蚊子的肆度。在二十幾分鐘的測量中,我的腿上多了好幾朵“小紅花”。但我仍堅持做完了小區內的道路部分。
上樓后觀察著我的數據,我心中有一種小小的成功感。這對我來說,是萬丈高樓的地基,是千里長路的跬步。”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王澤鈺
炎炎夏日,走在城市街道、公園、綠地或者社區的綠化帶,那一絲絲清涼是否讓你感到愜意?
城市的綠化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浪漫詩意的綠色空間,夏日里的綠蔭和花香,更是提升人們幸福指數的秘密武器。
日升月落,斗轉星移,自然界的每種現象都蘊含著獨特的原理。城市綠色空間的締造也是科學精心“編碼”的結果。
隨著人類對人居環境理解的轉變和對綠色生態的重視,人們逐漸認識到綠色空間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幸福生活的要義。
城市綠色空間蘊含著的科學密碼是什么?今年的2020“云上科學營”,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為營員們精心準備了“探秘城市綠化空間 共建綠色生態中國”系列課題探究。“探究不同道路樹木現狀與綠視率的關系”、“探究綠化覆蓋率與綠視率的關系”、“下墊面人體舒適度測定”,三個子課題從不同的角度關注探討城市的綠化。導師帶領營員們用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解碼”,重新認識我們生活所在地的綠色空間。
武漢植物園科學導師為營員錄制了課題探究指導視頻,在指導視頻中,科學導師介紹了綠視率、綠化率、下墊面的概念,道路綠化配置方式,道路喬木平均胸徑、道路喬木平均冠幅、道路綠視率的測量和計算方法。科學導師引導營員思考綠化樹木現狀與綠視率的關系,綠化覆蓋率與綠視率的關系。三個指導視頻后面,科學導師還貼心地奉上了課題探究實操過程,為營員的探究進行了示范操作。
武漢植物園為營員寄出的科學課題資源包是本次課題探究的“百寶箱”,各種實驗工具:鐵鏟、長卷尺、地釘、彩旗、計算器、透明格紙、形色app,圍尺等一應俱全。
攜帶好工具,出發啦!
300個營員們以組為單位,分為90個小組進行課題探究,既有獨立分工,又有團結協作。在五天的營期內,營員們走進烈日灼灼的城市街頭,選取樣本,測量、計算、分析,用知識和汗水澆灌科學之花,丈量綠色空間。
根據研究背景,提出科學問題,設計調查方案,實地調查,數據分析與處理,調查結果解讀,得出結論,提出新的科學問題。營員們在科普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用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指導探究課題。
最后,所有小組還以PPT的形式對探究課題進行了總結和匯報。
在PPT課題匯報中,天津楊柳青第一中學的同學們寫道,“綠視率與綠化覆蓋率微弱負相關,這與直覺顯然是相反的。一方面,研究結論與直覺相左的確是可能的;另一方面,在實驗過程中,測量的失誤、錯誤的數據、不正確的研究方法,都有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錯誤。本次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關于綠化覆蓋面積的計算可能出現了偏差。由于時間的緊迫,沒能再次測量詳細數據。科學嚴謹的精神是實驗探究所需要的,在這一方面,我們還有所欠缺。”
通過課題探究,營員們對科學研究的科學、嚴謹有了直觀的體會。
今年的探究課題強調理論、實踐與探究的結合,兼具科學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營員們了解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流程,體驗了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真實過程。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將根植在營員的心中,成為營員們收獲的寶貴財富。
線上課程
科學導師示范操作
學生開展線下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