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科普快報

            【自然課堂】有趣的“水中精靈”

              盛夏時節,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內各類水生植物搖曳生姿,美不勝收,然而水中的環境與陸地不同,這些植物在水中安然無恙,究竟有什么神奇的生存法寶呢?8月1日,武漢植物園自然課堂迎來了8組親子家庭,在主講老師張凡和助教老師袁俊青的帶領下,一起探秘水生植物的生存秘密。課堂分為室內講解、室外探究、總結歸納、小游戲幾個環節。

              本次課程從問題——“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吃的水生植物?這些水生美食的植株到底長啥樣”引入。小朋友們踴躍發言,并和家長一起辨別認識了荸薺、茭白、蓮子、芡實等水生美食的植株,課堂氛圍十分熱烈。
              接著張老師引導大家思考“什么是水生植物”、“水中是怎么樣的環境”以及“是否所有植物都可以在水中生存”,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小朋友們對這群生活在少氧環境的精靈們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它們具備的生存本領。隨后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開啟了探究水生植物生存奧秘的奇妙之旅。
              在戶外,張老師帶領小朋友們依次參觀了沉水植物區、睡蓮展示區和荷花展示區,并對八種目標植物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記錄。孩子們驚喜的發現有些沉水植物葉子形狀很像頭發絲,摸起來也非常柔軟,而荷花、睡蓮葉柄剖面有很多孔洞,水鱉、水葫蘆等植物竟然還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氣囊,就像人類的“游泳圈”呢!此外,大家還近距離觀看了葉子如大圓盆的王蓮和玻璃缸中各種沉水植物“吐泡泡”的現象。整個過程大家興趣盎然,樂在其中。戶外探究結束后,小朋友們回到課堂,在袁老師的指導下,還通過顯微鏡觀看了部分水生植物葉片剖面的微觀結構。
              接著,針對水生植物的生存秘密,大家進行了討論、總結與分享,小朋友們踴躍發言。通過總結,大家漸漸對水中精靈的生存本領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原來水中雖然缺乏空氣,但水生植物卻有著發達的“儲氣裝置”和“通氣裝置”。
              最后是游戲環節,老師組織小朋友們進行“我是一棵水草”的小游戲,游戲環節充滿樂趣,更加激發了小朋友們學習的熱情,同時幫助他們迅速對水生植物的各種類型有了清晰的認識。
              整個課程設置寓教于樂,既注重科學性也充滿趣味性,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歡和家長們課后反饋的肯定與好評。在對水生植物適應性的探究中,小朋友們依靠自己的觀察,基本了解了水生植物適應水環境的典型特征,整個課程提升了小朋友的獨立探究能力、觀察記錄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室內講解
            戶外探究
            分組討論
            交流分享
            小游戲
             

             

              

            科普開放部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