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79f28"></tbody>
    1. 
      
      1. <progress id="79f28"></progress>
      2. <samp id="79f28"><ins id="79f28"></ins></samp>
      3. <menuitem id="79f28"><strong id="79f28"><u id="79f28"></u></strong></menuitem>
        <track id="79f28"><nobr id="79f28"></nobr></track>
          1. wbg logo

            科普快報

            初夏 遇見 凌霄花開

              初夏時節,武漢植物園花徑大道的藤廊上朵朵火紅的花兒點綴著綠葉屹立于枝頭,這便是凌霄花熱情綻放的樣子,十分美麗耀眼。

              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Loisel.,又名紫葳花、女藏花、凌霄花、紅花倒水蓮、倒掛金鐘等,是紫葳科凌霄花屬木質藤本植物,原產中國長江流域和華北一帶。翠綠的羽狀復葉對生在枝條上,小葉7-11片,多數為9片。花序頂生,圓錐狀,花冠漏斗狀,唇形五裂,鮮紅色或桔紅色的花開滿整個夏天。蒴果長如豆莢,種子多數,扁平,果實于10月成熟。
              凌霄性喜陽光,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其生命力非常頑強,耐水濕、也耐鹽堿,同時具有較強的萌芽力和萌蘗力,可用于假山、花廊、棚架、墻垣綠化,是理想的垂直綠化、美化花木品種。
              早在春秋時期的《詩經》里就有記載,當時人們稱之為陵苕,“苕之華,蕓其貴矣”說的就是凌霄。凌霄花之名始見于《唐本草》。《圖經本草》載:“紫葳凌霄花也,生西海川谷及山陽,今處處皆有,多生山中,人家園圃亦或種蒔,初作藤蔓生,依大木,歲久延引至巔而有花,其花黃赤,夏中乃盛。”《本草綱目》載:“俗謂赤艷曰紫葳,此花赤艷,故名。附木而上,高數丈,故曰凌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凌者,逾越也;霄者,云天也。凌霄有著一個叫人激奮的名字,有著悠久的文獻記載歷史,然而卻是一個頗富爭議的花兒,沒有哪一種花像凌霄這樣遭遇世人的褒貶不一。
              凌霄以柔弱的身軀,執著的精神,至百丈崖頭甚至聳入云端,其凌云之志受到了世人的贊美。唐代歐陽炯詩云:“凌霄多半繞棕櫚,深染梔黃色不如。滿對微風吹細葉,一條龍甲入清虛。”描繪了凌霄具有龍的俊美姿態。宋代詩人賈昌期賦詩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寧無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從平地起千尋。”贊美了凌霄花的志存高遠。宋代詩人楊繪的《凌霄花》也詠道:“直饒枝干凌霄去,獨有根源與地平。不道花依他樹發,強攀紅日斗修明。”頌揚凌霄花敢與太陽比鮮妍的執拗與血性。清人李漁評價凌霄花說:“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凌霄因攀附而生,因此成了趨炎附勢、虛榮炫耀的代名詞。唐代詩人白居易《詠凌霄花》曰:“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標;偶依一株樹,遂抽百尺條。托根附樹身,開花寄樹梢;自謂得其勢,無因有動搖。一旦樹摧倒,獨立暫飄飖;疾風從東起,吹折不終朝。朝為拂云花,暮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白公借此詩囑咐世人切勿學凌霄,自己沒有本事,而把命運寄托在大樹身上。現代女詩人舒婷在《致橡樹》里有這樣的句子:“如果我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從而讓世人對凌霄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攀附高枝炫耀自己的負面印象。
              評價因時因人而異,但凌霄不會因人們的喜愛而懈怠,也不會因人們的厭惡而萎靡,決不妥協的攀巖而上、不吝熱情的揮灑美麗是它一生的追求和最本真的寫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株凌霄,但凌霄終究是植物,只是我們賦予了它太多的意義。詩人綠泉在《凌霄議》中言:“凌霄本植物,精神皆人鑄。眾議當分辨,君擇應正途。”也算為凌霄說了句全面而公道的話。
              生性強健的凌霄,借助于自身的氣生根,攀援于山石、墻面或樹干之上,根沾土即活,莖沾土即長,雖默默無言卻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一個決不妥協的攀援者風采,她頑強攀援、拼搏向上的精神正是人生愛拼才會贏的真實寫照。
              撰文:張凡
              攝影:張莉俊、姜正旺
              編輯:李娜 
             

             

              

            科普開放部

            附件下載: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