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味,沁人心脾;色彩,令人愉悅。在我們的生活中,芳香和染色植物用大自然的魔術手為我們的生活增香添色,成就了活色生香的物質文化。5月21日,以“草木染色 香從中來”為主題的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芳香與染色植物展與公眾正式見面。花展將展示包括迷迭香、薰衣草、碰碰香、百里香、鼠尾草、紫蘇等30種芳香植物;紅花、姜黃、密蒙花、板藍等10種染色植物,以色、香、味俱全的植物材料為公眾締造視覺嗅覺雙重感官盛宴。
綠蔭幽草、佳木繁盛,初夏正是芳香植物的蓬勃生長期。在武漢植物園本草園,鼠尾草、梔子花、茉莉、含笑等芳香植物競相開放,暗香浮動、讓人心曠神怡。芳香植物主要是指含有芳香物質成分,兼有藥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共有屬性的植物類群。本次展示的芳香植物主要為蕓香科、唇形科、菊科、傘形科等科屬的30種植物。包含用于園林景觀美化和香化的月見草、梔子、薰衣草、鼠尾草、康乃馨、茉莉、含笑。廣泛用于提取精油、制作香氛的迷迭香、玫瑰、柑橘、薰衣草、柏木。作為香蔬和調料風靡中外廚房的薄荷、迷迭香、紫蘇等。
芳香植物具有園林植物的高顏值,還有神奇的芳香氣味和獨特的芳香功效,以及抗氧化性和抗菌性等特性,這些特性決定了芳香植物廣闊的應用空間。目前,芳香植物在化工、食品、醫藥等行業均有廣泛應用,與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密切相關。
千百年來,芳香植物獨特的、沁人心脾的香味讓人類始終為之著迷。我國是使用芳香植物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中國就已將香料用于敬天祭神、調味和治病祛瘟等日常生活中。先秦的《詩經》《楚辭》《山海經》就有很多香草嘉木的記載,兩漢的《神農本草經》也有芳香植物的記述。芳香植物在國外的應用歷史也很悠久。古埃及人將芳香植物制作成芳香油、油膏和面膜等。印度古書《吠陀經》詳細記載到各種芳香藥材。古羅馬人應用于家居和香料。
與芳香植物搭配展出的還有10種染色植物。染色植物指的是含有色素并可以提取色素來對被染物進行染色的一類植物。植物染色又叫天然草木染,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樹木、莖、葉、果實、種子、皮、根提取色素作為染料,植物染料為古代染色工藝中主要的染料。姜黃可以用作食物染黃,也是咖喱的原材料。紅花不僅藥用功效卓著,在漢代就已經用來織物染紅。從蓼藍、菘藍、馬藍、木藍等含靛植物中提取的靛藍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藍色染料,天然靛藍染色如今依然是少數民族特色染色工藝的代表。紫米、紫甘藍這種餐桌上的常客也可以用作染紫原料。武漢植物園選取了紅花、黃連、梔子等10種可以染色的植物,展示染色植物在生活中的應用。
展覽地點在本草園,植物主要以盆栽的形式展出。每一種芳香植物和染色植物上面都附有二維碼,掃一掃可以了解更豐富的植物知識。展覽期間,武漢植物園將通過直播、科普視頻等線上科普形式開展云賞花、云科普,向公眾展示芳香和染色植物的魅力與多姿。5月23日上午,武漢植物園將以“聞香染色 趣識本草”為主題在武漢植物園官方抖音號和西瓜視頻上開展線上直播。公眾可以跟隨植物專家云賞芳香和染色植物、觀看本草防疫香囊、止癢紫草膏的制作全過程。此后,武漢植物園還將制作“植物五彩飯”“植物扎染”等科普視頻,公眾可以通過關注武漢植物園官方微博、微信、抖音進行觀看。
本次芳香與染色植物展為武漢植物園藥用植物展覽季的一部分,與已經開展的特色防疫藥用植物展共同構成了整個藥用植物展覽系列。整個展覽從4月底啟動,持續至6月下旬。藥用、食用、芳香、染色,展覽展現了藥用植物的特性和不同的功用,展示了藥用植物千變萬化之美和璀璨悠久的應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