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11月17日上午,科學教育中心種植系列課程的第二課“我們一起來制肥!”在武漢植物園開展,課程邀請到15組親子家庭,近40人參與。本次課程由李俊皞老師主講,袁俊青老師助教,通過室內講解、科學實驗、戶外勞作及自制肥料四個環節,了解環保,制作肥料,學習生態循環。
室內講解環節,李俊皞老師通過PPT展示圖片的方法和孩子們分享了自制有機肥的不同方法,怎樣利用廚余垃圾自制菜肥、花肥。李老師著重介紹了肥料的分類,如何合理施肥。室內“肥料對水質影響”的科學實驗,提升了孩子們探究問題的興趣,家長們也躍躍欲試齊參與。
戶外勞作環節,親子家庭查看自己在第一次課程翻地、播種的成果——綠油油破除而出的幼苗時,孩子們格外高興。通過除草、挖坑、堆肥的方法,處理肥水果皮、蔬菜葉等家庭有機垃圾。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們生活環保化,環保生活化。
本次課程主要針對近幾年我們發現,肥越施越多,卻導致土壤肥力越來越低,環境污染越來越厲害的現象。讓孩子們了解肥過量的使用對土壤、農作物、環境等造成的影響及其衍生的影響,如:水體富營養化、土壤酸化和板結等等。課程將科學教育與實踐探究教育有效結合,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科學思維,還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手、探究、實驗、表述的能力。后期武漢植物園種植系列課程還將繼續推出第三課“我們一起來移栽!”歡迎大家來圍觀。
室內學習
實驗場景
學習制肥
戶外勞作
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