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武漢植物園舉行“2019年全國科普日”主題科普活動,活動以“身小害無窮的微塑料”為主題,通過科普講座、戶外采樣、科學實驗、科普漫畫展等方式向公眾介紹了微塑料的概念、來源及危害。來自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的28位同學參加了活動。
塑料瓶、塑料袋、垃圾桶、一次性飯盒……生活中,你是不是已經習慣使用這些塑料制品?那你知道,他們對人類生活和環境會產生哪些影響嗎?當天,武漢植物園污染生態學學科組助理研究員劉小寧為學生們帶來了“身小害無窮的微塑料”科普講座。劉小寧介紹,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mm的微小塑料顆粒。小到不起眼,危害卻巨大,被稱為“隱形的殺手”。以外賣為例,每周最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至少產生4億個一次性打包盒,至少產生4億個塑料袋,至少產生4億份一次性餐具……數據讓人觸目驚心。微塑料會造成海洋污染等危害,目前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重要問題。劉小寧老師相繼介紹了微塑料的定義、來源、遷徙、危害等知識。他還呼吁同學們從我做起,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我是一塊便利耐用的塑料,名叫小p……”,在行政樓前,一組關于微塑料的科普漫畫吸引了同學們駐足。漫畫以微塑料小p為主角,通過第一人稱講述了小p從誕生再到重新回到人類餐桌,人類身體的故事,漫畫通過形象生動的講述加深了學生們對微塑料的理解。
洗面奶、牙膏、洗衣污水,在實驗室,劉小寧老師已經準備好了幾種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用品樣品,隨后學生們還分組到睡蓮池取回池水樣本。在劉小寧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將睡蓮池水樣本經真空泵抽濾后將微塑料提取到0.45微米濾膜上,用160倍的體視顯微鏡觀察,學會了初步提取微塑料的方法。同學們逐一通過儀器觀察樣品中微塑料的分布、形狀、大小。“簡直是太恐怖了,沒想到連洗面奶和牙膏里都存在那么多微塑料!”常天驕同學在通過顯微鏡觀看洗面奶和牙膏樣本后驚呼,她表示,生活中已經習慣使用各種各樣的塑料制品了,從沒思考過它們有那么多危害。余昊軒同學表示,通過實驗去發現問題,這種探索方式讓她對微塑料的課題產生了興趣。實驗結束后,學生們還認真填寫了課題報告,對探究的課題進行總結。
目前塑料垃圾已經成為人類的“頭號公敵”。今年的全國科普日,武漢植物園聚焦公眾關心的課題,向公眾展示武漢植物園的科研成果,讓公眾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活動通過各種科普形式,讓公眾認識身邊無處不在的微塑料污染,認清人類生活面臨的環境污染危機,從而呼吁全社會去重視環境保護,維護美好家園。
科學講座
觀看科普漫畫
睡蓮池取樣
顯微鏡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