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空氣香甜。10月28日,武漢植物園自然課堂開展了“辛苦的搬運工——莖”的課程,由袁俊青老師主講,共有10組家庭參與其中。課程分為室內講解、戶外探索、游戲和解剖環節。
課前,袁老師給小朋友們展示了經過染色后的滿天星圖片進行預熱,向大家提問“滿天星原本是白色的,那么圖片中的五顏六色滿天星是怎么來的呢?”小朋友們踴躍發言,有的說“用彩筆在花瓣上涂色”,有的說“染上去的”……怎么染的呢?這就要提到與花朵相連的莖了。在室內講解中,小朋友們了解了什么是植物莖,掌握了植物莖的類別,最后大家總結出:直立在地面上生長的莖是直立莖;貼在地面上生長的莖是匍匐莖;纏繞在別的物體上生長的莖是纏繞莖;依附其他物體作為支柱才能向上攀援生長的莖是攀緣莖。接著,去戶外尋找形態各異的莖,并做好記錄。
在戶外探索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根據課堂上所學植物莖的特征尋找植物。從科普樓下來,大家直奔溫室門口,原來它們是共同發現了棕櫚樹,異口同聲的說“我們找到了直立莖”,并在任務卡上畫上自己認識到的直立莖;走到小路上,其中一個小朋友看到了樹上爬滿了植物,判斷應該是攀緣莖,走近一看,發現在莖節處長有像貓爪一樣的不定根,并往上攀援,連忙呼叫其他的小伙伴和爸爸媽媽來觀察,做好記錄后大家都感嘆著自然界的神奇;接著又發現了“水花生”的匍匐莖,小朋友用童真的語言描述著“爸爸,你快來看看,匍匐莖上有兩個小釘子”,走近一看,原來是莖節處生長的不定根深深的扎在土里……大家通過自己的觀察,很快的找到了形態各異的莖,并在任務卡上做好了記錄。袁老師問“大家認識了植物莖,可是你們知道莖的作用嗎?”大家搖頭,接著,進行一項游戲,讓大家通過游戲的方式了解植物莖的作用。
游戲環節中,老師將植物根和葉的圖片分別擺放在左右兩邊,小朋友們站在中間扮演“植物莖”的角色,手握U型槽,調整好軌道,將球當成“養料”,從根部運送到葉子中去,又把葉子制造的“食物”傳送給植物的其他部分,通過游戲的形式,小朋友都明白了植物莖的作用。
本次課堂不僅建立了更親密的親子關系,還激發了小朋友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了他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在游戲環節中,也培養了他們的專注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室內講解
引導觀察纏繞莖
游戲前準備
游戲環節
孩子們眼中的“植物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