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節日”課堂,是武漢植物園2018年專門為小朋友打造的民俗系列課堂。通過該系列課程,將帶領孩子們了解民俗并認識植物在其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孩子發現大自然之美,感知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4月1日,時值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前夕,武漢植物園開展了民俗系列課程“植物與節日”第一期——“清明佳節桃李笑”,共有12組家庭參與其中。整堂課以室內為輔、室外為主,帶領孩子們在美好的春光中體會植物民俗。
在室內環節,老師和孩子們共讀清明詩詞,并向孩子們介紹了清明節的故事、由來及風俗,孩子們聽得認真仔細,驚喜的了解到原來清明節有這么多好玩兒的習俗。同時為孩子們發放戶外踏青任務卡,一起去戶外尋找與清明相關的植物。
整個戶外踏青環節,孩子們一路積極踴躍,根據任務卡,沿途開心的尋找到各種植物。同時大家對清明時節的應季野花都非常感興趣,“老師,我發現蒲公英了,好可愛的毛毛球啊…”,“哇,這些花長著長長的尾巴…”,“哈,我找到婆婆納了…”孩子們一路歡呼的發現了各種有趣的植物“寶貝”。
踏青完畢,大家在美麗的桃樹下開啟了手繪風箏的創意之旅。放風箏是自古以來清明時節人們喜愛的活動,本節課,小朋友們發揮想象力,畫出了自己眼中的春天,每位小朋友都打造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手繪風箏。
整堂課寓教于樂,帶領孩子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清明節,認識了清明節特色植物,體會了清明節相關習俗,同時鍛煉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與創造能力。
室內講解
踏青——尋找植物
手繪風箏
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