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武漢植物園舉辦了主題為“探秘沉水植物,揭示植物修復機理”的周末會員活動,這是 “探究自然,與科學家面對面” 系列科普活動的第六次會員專場。活動邀請到水生植物生物學學科組在讀博士操瑜,他帶領會員們參觀了沉水植物展示區、荷花睡蓮品種展示區、水生植物種植區及其所在的實驗室等。會員們通過操瑜博士的講解了解到沉水植物的基礎知識及水生植物修復水生環境的機理等研究工作。
上午10時,會員們在武漢植物園大門集合。首先參觀沉水植物展示區,操博士向會員們一一介紹水柜中水草的基本知識、特點及在水體中的作用,并詳細講解了水生植物修復水生環境的機理。隨后,操博士還利用事先準備好的透明度盤,教授小會員們如何測試水體透明度,并講述我國水體的透明度狀況。最后小會員們還參觀到了水生植物生物學實驗室,實地了解科研工作的真實狀況。
“什么叫透明度?”,“小時候看到東湖里的水草現在有一些看不到了?”,“啊!水盾草是入侵植物?它來自哪里?為什么會入侵,入侵的途徑是什么?”,“家里可以養哪些水草?”,“我想了解PH值”,會員們在操博士講解水生植物修復水生環境的過程中,不停的問著不太明白的專業術語,操博士都給予耐心的解答。當操博士為大家演示如何利用透明度盤測試水體透明度時,小會員們圍攏過來,要求體驗一把。“請問這個測量儀器的原理是什么?”,“怎樣才能正確的測量到水體的透明度”,“可以教教我們如何制作透明度盤嗎?”等等,小會員們一邊開心體驗,一邊不停地提出問題。
“哪些水生植物能對水體進行修復?”,“東湖里的大茨草基本都沒有了,原來是因為前幾年東湖水質太差了!它喜歡干凈、透明度好的生活環境。”,“修復能力較強的是竹葉眼子菜啊!”。會員們紛紛表示雖然經常到植物園來游玩,但只是隨意的觀看和拍照,這樣詳細的了解和體會,還是第一次。
大家在操瑜博士講解結束后,還參加了自然體驗活動。楚海家博士帶領大家去撿拾橡子——青岡櫟的果實,并講解了有關果實的基礎知識。最后科普工作人員和會員們進行了知識問答互動環節,互動環節所提的問題都是對這次活動所學習到的知識的復習,答對者都獲得了獎品——憤怒的小鳥徽章和武漢植物園園景撲克牌。
小喻、小涂等會員是資深植物愛好者,每場科普課堂會員專場活動必到。他們表示通過這樣的系列科普活動能深入了解到武漢植物園里各種類型的植物及對生態環境所起的作用。孫瑛女士也表示周末會員科普課堂不僅能培養孩子對植物的興趣,學到豐富的知識,還能與科學工作者面對面深度交流,更深入地了解植物基礎知識。
操瑜博士示范如何測試水體透明度
楚海家博士為大家講解植物果實的知識
(科普開放部 科普教育組)